宝宝发烧,最头疼的是爸爸妈妈。是要带孩子去医院还是在家多喝水就好呢?在家护理又提心吊胆,把握不准还会出问题。对于小儿发烧的原因如何找?家长们应该如何把握处理原则?
精神差活动少或是发烧信号
据专家介绍,人体正常的体温是36~37.4℃,儿童体温容易受外界环境影响,如气温高、穿衣多、喝水少、水分丢失(流汗、腹泻)等导致体温升高,但通常不会超过37.5℃。若体温超过37.5℃,可定义为发热。一般来说,儿童的体温为37.5~38℃属低烧,38.1~39℃是中度发热,39.1~40.4℃属于高烧,40.5℃以上则是超高热。感染(如病毒、细菌等)常是引起发烧的常见原因。小儿发烧原因可大可小,轻者只是轻微感冒、上呼吸道感染,有自限过程,通过大量喝水3~5天可能就好了,严重者则可能引发肺炎、败血症、脑炎脑膜炎、心肌炎等。
“发烧是一个信号,它是通知你身体有某部位生病了,而发烧可以刺激机体产生应激能力,一定程度上还能帮助杀菌及提升抵抗力的作用,所以家长不必过分紧张。”专家介绍说,小儿发烧常伴有体温升高、额头烫、精神差、活动减少等表现,这时家长应切记掌握好密切测温、按需降温等技巧,并及时带宝宝到医院。
专家表示,要注意小儿发烧时是否伴有其他症状,如咳嗽、喘气、腹泻、呕吐、甚至一些异常,如心前区疼痛、尿痛、腰痛等,就需要引起警惕,尤其是婴幼儿因为发烧伴随症状不典型,可能只有躁动、厌食、吐奶、腹泻、哭闹不安等,家长应该及时到医院检查。
医生提醒
宝宝吃退烧药有讲究
专家告诉信息时报记者,儿童用药在用量上有严格限定,儿童既往的用药情况、体重和年龄都是用药的依据,有些退烧药物对不同体重儿童的服用剂量有具体规定。家长为宝宝服药时,一定要看清儿童每公斤体重对应的剂量,有些退热药甚至规定了1天最多使用的次数。
另一方面,不同的退烧药最好不要随意地互相并用,因为加在一起有可能会使毒副作用叠加。“面对孩子发烧,家长一定要有耐心,其间要不要吃退烧药、要不要输液、要不要吃消炎药,应视其病情而定,有些病毒高热发烧可能会持续几天,有自限的过程;在服药、治疗上要求猛、快,吃一二次没有退烧就换药、多种感冒药与退热药组合服用等不可取,对于尚处于发育阶段的孩子而言这样只会适得其反。”
专家还提醒,对刚成为父母的新手爸妈来说,在婴幼儿第一次出现发烧时,应及时就医,让医生根据小儿的身体情况指导降温措施和退烧药的使用。
相关阅读
热门点击