20110818
导读:小儿在感冒后很容易患中耳炎,当感冒时,病原菌容易通过咽鼓管口进入中耳而引起炎症。此外,有少数家长喜用牙签或火柴梗替小儿挖耳垢,不慎将鼓膜戳破,外耳道的细菌很容易经过穿孔的鼓膜,造成中耳炎。
小儿急性中耳炎有哪些特点呢?
在小儿感冒后几天,表现为发热持续不迟,小儿由于不能诉述耳痛,而表现为烦躁、哭闹、夜眠不安,用手揉耳或摇头。因吸吮奶时咽鼓管和中耳的压力有改变而引起耳痛,所以小儿不肯吸奶,这些表现在耳道流脓之前,但常被家长所忽视。
较大小儿会诉述有耳痛。当中耳的脓液积聚达一定量后,鼓膜会穿孔,脓液流出,此时小儿热度下降,比较安静,诊断也就明确了。婴儿由于颅骨之间的颅缝尚末融合,中耳的炎症可以通过颅骨缝,刺激脑膜出现头痛、呕吐,甚至有颈项强直,怀疑是否患了脑膜炎,实际上脑膜并无炎症,故称为“虚性脑膜炎”。
中耳炎的预防
中耳炎的预防很重要,平时应注意口腔卫生,避免感染,鼻部分泌物多时,切勿同时捏住两侧鼻孔揖鼻涕,要先撂一侧,再撂另一侧,以防鼻涕和细菌经咽鼓管进入中耳。
婴儿哺乳时要抱起来喂,防止奶液流入咽鼓管。在洗澡、洗头时,两耳用棉花塞住外耳道,防止水流入。要注意小儿将异物塞入外耳道而引起感染。平时更不要随便挖耳垢,以免损伤鼓膜。
急性化脓性中耳炎的治疗
全身用抗生素控制感染,用药至脓液停止、鼓膜充血消失后l周,彻底杀灭细菌,以防“死灰复燃”。局部用药包括擦干脓液,用3%双氧水清洗,滴入抗生素。鼻腔内滴入滴耳液,减轻鼓膜粘膜的充血和水肿,让中耳的脓液外流通畅。
(责任编辑:小光)
更多小儿感冒问题,请点击→
(本文内容/图片转自网络,仅供参考,一切诊断及医疗的依据请遵从医生的指导。)
相关阅读
热门点击